甲普忠宫西亭

:: 联络资料 CONTACT INFORMATION ::

马六甲普忠宫西亭
PERTUBUHAN PENGIKUT TOKONG SAY TENG


地址:
Lot 180,Jalan Laksamana Cheng Ho,75000 Melaka.

联络号码:
+606-232 6100
+6012-602 3782 林春同(主席)
+6019-665 7785 郑仲添(总务)
+6019-666 0981 陈侑平(财政)

问事时间:
每逢初一及十五晚上八点

我们的位置:

马六甲普忠宫西亭神明史记

善财童子
梵文:Sudhana。民间又称善财童子,和龙女一起,为观世音菩萨的胁持,华严经中记载:善财为文殊菩萨曾住过的福城中长者五百童子之一。出生时,家中自然涌现许多珍奇财宝,因而取名为「善财」。当时文殊菩萨住在福城,于是善财向文殊菩萨发心学佛法,文殊菩萨对他说,你去找功德和尚吧,功德和尚又叫他去找善住和尚。..从此,经参五十三位大师,菩萨,波罗门,仙人,历经千辛万苦,最后遇到普贤菩萨,终得『无相大光明』得证佛法。

简介
一作“善才”。也称“善财童子”。释迦牟尼弟子名。因他参访过观
音,所以观音像旁常有他的像。《华严经.入法界品二》:“以何因缘名曰善财?此童子者,初受胎时,于其它内有七大宝藏,其藏普出七宝楼阁,自然周备......以此事故,婆罗门中善明相师,字曰善财。”南朝陈徐陵《齐国宋司徒寺碑》:“善财童子,而行未窥;目连沙门,北游不见。”《佛祖统记》卷四二:“其山(指普陀山)有潮音洞,海潮吞吐,昼夜砰訇。洞前石桥,瞻礼者至恳祷。或见大士宴坐,或见善财俯仰将迎,或但见碧玉净瓶,或惟见频伽飞舞。”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蜀冈录》:“大殿五楹,中供神像坐岛石上,左会龙女,右侍善才。”

求道经历
孟加拉湾沿岸的福城之中,有一位首富福德长者,晚年得了爱子。孩子出生之时,家里种种珍宝自然涌现,因此占卜的婆罗门说:“恭喜长者!这婴儿的福德大,为您带来了财宝,应该取名善财。”“善财”之名,就这样流传开了。

善财生来聪明活泼,善解人意,深得长者的欢心,长者对他疼爱有加,但唯有一事令长者担忧,就是善财并不喜欢听关于“发财”的事。他一心想做一位追求真理的人,采集种种善法的财宝,来供养所有爱好真理的人们。他在求学时期,常去聆听哲学家演讲,他到福城东庄严幢娑罗林中的大塔庙处,参访文殊菩萨时,使他发现了人生的真义。于是,他发愿行菩萨道,直至最后成佛。

善财发起菩提心,并虚心请求文殊菩萨教导他奉行普贤行的方法。文殊菩萨告诉他:“你要学习普贤行,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参访善知识。”善财面有难色地说:“圣者!我不知道哪里有真正的善知识可以参访,我无能力分辨善恶。”

文殊菩萨指点说:“善财!对于善知识,应该将心力集中在他的德行、特长上,去效法他的优点,而不要去评判、挑剔他的过失、弱点,这就是参访的第一义。”文殊菩萨指示善财参访之道,并预言善财将被人美称为永久的童子。善财感激欢喜地告别了文殊菩萨,开始了佛教青年游历参访的生涯。

首先,善财来到南方的胜乐国妙峰山上,参访德云比丘,学得“念佛三昧法门”,深刻体会到佛子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常常忆念诸佛的伟大,心念时时与佛同住。善财接受了德云比丘的教诲,并铭记在心。接着,他陆续拜访了菩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童子、童女、天神、天女、婆罗门、长者、商人、医师、船师、国王、仙人、佛母、王妃、地神、树神等各种不同身份的善知识,听受种种的法门,最后终于到达普贤菩萨的道场,证入无生法界。 善财童子善财共游历了一百一十个城市,参访了五十三位善知识,所以称为“善财五十三参”。在《华严经•入法界品》中,详述有五十三参的过程。

善财接受弥勒菩萨的教诲后,结束参学的云水生活,最后回到普门城,踏入普贤菩萨大行的菩提道场。善财再度受到文殊菩萨的摩顶教化:“参访生活已经功德圆满,你将与我同住;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依止普贤菩萨的大实践大修行,体现佛法的真谛。”就这样,善财开始修学普贤菩萨的解脱法门。

善财见到普贤菩萨的瑞相与光明遍照法界与虚空,灭却一切众生的苦难,使他长养菩萨的善根,得十种智波罗蜜。最后,善财获得普贤菩萨的摩顶赞叹,并在观察普贤菩萨的清净法身中,自觉已经和菩萨融为一体,一同在十方一切世界中教化众生。善财童子终于完全证得普贤菩萨的广大行愿,不久将与诸佛平等,得到一切不可思议的解脱自在。

历代以来,有关善财童子求道历程的偈赞与图画很多,如北宋杨杰的《大方广华严入法界品赞》、忠师的《五相知识颂》、惟白的《文殊指南图赞》等,都是佛教文学常用的题材。在寺院中,观世音菩萨像的左侧,有时也设置善财童子像,就是取材于他历访名师的过程中参谒观世音菩萨而接受教化一事。因此,自古以来,善财童子即为佛子求法的典范。

大宋三忠王

文 天 祥

(1236-1283)
文天祥,字覆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悬)人。宝祐进士,任宁海军节度判官。咸淳十年(1274)讥讽丞相贾似道。被贬为赣州知州。德祐元年(1275)长江沿线告急,
朝廷发出诏书,号召各地官绅勤王。他接到诏书,即把家财变卖充当军费,招募一万多人。决心入卫临安,后被派到外围去抗击元军。德祐二年(1276),任临安知府。不久,封为右丞相,派往元营谈判。在谈判中与元丞相伯颜抗争而被元方拘留,押解大都(今北京市)。途经镇江,在船工邦助下逃脱,几经艰难辛到达福州。端宗赵昰授文天祥为右丞相,后文天祥要求出外召兵,改授枢密使、同都督诸路军马。在福建、江西、广东等地组织抗元队伍。雩都一战,大败元军,声威大振,收复州、县多处。祥兴元年(1278),卫王赵昺当皇帝,加封他为少保、信国公。这年他由江西领兵入广东,在潮阳一带阻击元军。不幸队伍在海丰县五坡岭遭元军包围袭击,被俘。崖海大战时被张弘范押到崖山,强迫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他坚决拒绝,悲愤万分地写下《过零丁洋》这首千古绝唱,以明心迹。后被押送大都,在大都羁押四年中,宁死不降。至元十九年12月(1283年1月),在大都柴市口就义,终年47岁。一生著有大量诗文,收在《文山先生全集》中。

陆 秀 夫
(1236-1279)
陆秀夫,字君实,楚州盐城(今江苏盐城)人。宝祐进士,初为制置司参议李庭芝幕僚。临安陷落时,他任礼部侍郎,与将领苏刘义等至温州与二王相会,并约陈宜中、张世杰等来共商国事。后在福州与张、陈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被任为佥书枢院事,随二王在沿海迁驻。景炎三年(1278),赵昰在硇州病死,他和张世杰等又立卫王赵昺为帝,任左丞相,与张世杰共秉朝政。至崖山后,建设行朝,外筹军旅,内调工役,朝中文书均出自他手,还每天书大学章句向少帝勸讲。崖山战败,仗剑驱妻眷入海,再背负赵昺,在奇石旁的舰船上投入崖海殉国,时43岁。有《陆忠列集》。

张 世 杰
(卒於公元1279年)
张世杰,范阳(今河北涿县)人。行伍出身,因战功升都统制,守樊城等地。后转战鄂州(今湖北武汉)、浙西诸郡,任保康军节度使。元军逼近临安,他建议帝、后入海,由他与文天祥背城一战,陈宜中不从。德祐二年(1276)二月元军占临安时,他到了温州,与陆秀夫一起护送益王赵昰、广王赵昺等南下福州,并在福州拥立益王赵昰为帝,拜佥书枢密院事。联合陈吊眼、许夫人等畬族队伍及福建等地勤王军民,抵抗元军。兵败后率“大军十七万、民兵三十万,淮兵万人”,与二王进入广东,在珠江口沿海与元兵周旋。移驻硇州岛时,帝昰病死,乃拥立卫王赵昺为帝,任少傅、枢密副使。1279年初,元军张弘范进攻崖山,他指挥二十多万军、民与元军奋战。战败后,领着小队舰船突围出海,数天后回到崖山收拾残兵。再度出海时,经阳江遇飓风侵袭,舟覆溺死。

普庵佛祖

祖佛(師)諱印肅,號普庵,生於北宋徽宗政和五年(西元一一一五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袁州之宜春人(今江西省宜春市慈化鎮余坊村),世姓余氏。南宋紹興四年(西元一一三四年)八月,年二十依壽隆院賢公出家。紹興十一年落髮,翌年五月受戒於袁州開元寺。師容貌魁奇,智性巧慧,深為賢公器重,勉讀︽法華經︾,及紹興十三年入湖湘遊,謁訪潙山牧庵法忠禪師,得其開示有省,後又回壽隆院。紹興二十三年,師年三十九,使牒請主慈化寺。師常布衾紙衣,脅不沾席,禪定之餘,有一日誦︽華嚴經︾至「達本情忘,知心體合」豁然大悟。自此之後,四方來訪者問答示眾偈語廣被,徵詰笑喝書頌不一而足,廣津
梁,崇塔廟,禦火捍患,天動物與,雖鬼神莫測其變,符頌藥水,驗世非一。孝宗乾道二年正月營造梵宇,四年十二月落成,翌年即孝宗乾道五年(西元一一六九年)七月二十一日,沐浴書偈,跏跌示寂,年五十五,敇封普庵寂感妙濟真覺照貺禪師諡號。

後世,元代成宗大德四年(西元一三00年)重諡大德慧慶,明代成祖永樂十八年(西元一四二0年)加諡普庵至善弘仁圓通智慧寂感妙應慈濟真覺昭貺慧慶護國宜教大德菩薩。因普庵祖佛生前消災除病靈驗膾炙人口,演成元明清以來,從官方到民間都紛紛塑造普庵像供奉。例如元代仁宗延祐初年,吳郡姑蘇城西建慧慶寺,寺後普光明殿就安造普庵相。地緣關係,大致江南尤其是江西福建一帶有普庵祖佛的信仰,相傳江海船舶供奉普庵可免災厄,傳到日本臨濟宗佛殿背後亦安普庵禪師牌位云云。

因普庵祖佛在明代特受皇帝加封,御製實錄,佛門編著稽古略,帶動歷史傳承,自然鼓舞起民間信仰。有關普庵印肅禪師的史料,根據望月「佛教大辭典」收錄的就有下列文獻,(普庵印肅禪師語錄序),(天如惟則禪師語錄)第六、第八(佛祖歷代通載)第三十、第三十六,(釋氏稽古略)第四,(歷代史、左編)第一百三十八。(釋鑑稽古略續集)第一,(佛祖綱目)第三十八,(續燈存稿)第一補遺,(五燈會元續略)第二上,(五燈嚴統)第二十,(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第四,(諸堂安像記),(禪林象器箋,靈像門)等。除外尚有佚名的(普庵禪師靈驗記),並有(普庵咒古琴譜)等。

普庵、普蓭、普唵、普安等,其中「蓭」字不同而同音,所指的是同一人。但在不同的地方用字有其特別的意涵。諸如:法教有普唵派,奉普庵祖師為大教主,乃借其腳力之意。

台灣供奉普庵祖師,亦稱普庵祖佛,普庵佛祖等不同稱號。目前全台寺廟以普庵祖佛(師)為主神者有十餘座,而寺廟殿堂中有祀奉普庵塑像也不計其數。更有民間族姓特別在廰堂供奉普庵祖佛(師)作為姓氏的家傳神明。總而言之,普庵祖佛大慈大悲,普渡眾生,無論儒釋道乃至官方和民間都虔誠供奉,祈求祖佛(師)庇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 Copyright 2013-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马六甲普忠宫西亭 PERTUBUHAN PENGIKUT TOKONG SAY TENG

Lot 180,Jalan Laksamana Cheng Ho,75000 Melaka.

Visitor hits:
Web Counter

QRCode